微信掃碼
不僅是專業(yè)的導購
還是聊車的好伙伴
微信掃碼
不僅是專業(yè)的導購
還是聊車的好伙伴
2012年02月03日 06:14 來源:汽車之家 類型:原創(chuàng) 編輯:張文君
● 吉普212(1965-1992年)
印象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
記憶中的它:中國的越野利器/軍用為主
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十幾年間,BJ212那一身“綠軍裝”遍布全國。提起“北京吉普”恐怕無人不曉。四輪驅(qū)動的北京吉普BJ212是中國第一代吉普車,完全由中國人設計、制造,也是自主汽車中生產(chǎn)歷史最長的車款之一。
由于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日益惡化,蘇聯(lián)方面停止了嘎斯69軍用越野車的進口,國內(nèi)急需一款替代車型以滿足戰(zhàn)備需求,1961年1月,北汽當時剛剛完成“東方紅”轎車的試制工作,總參、國防科委、一機部將研制軍事指揮用輕型越野車的任務下達給北京汽車制造廠,北汽便以“東方紅”轎車為基礎,將車身、分動箱、前橋重新設計并在同年6月試制出北京吉普210樣車。該車型車身外觀借鑒了美國威利斯系列越野車。方向盤、變速器、分動器使用了蘇聯(lián)嘎斯69的設計。到1963年4月,先后試制出300多輛BJ210輕型越野車。
隨后,部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部隊首長和高級將領觀看并試坐了北京吉普210后提出一些意見,包括:車身較小,運載性能較差,車身只有2個車門,在實戰(zhàn)中不利于后排人員逃生,并希望性能能優(yōu)于蘇聯(lián)的嘎斯69。半年后,BJ211和BJ212兩個樣車誕生了。在試制BJ212時,正好趕上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,各大軍區(qū)的司令員都來京開會。會議期間,將軍們來到北京汽車廠對BJ210、BJ211和BJ212進行綜合評定,經(jīng)過試乘試駕,大家一致認為BJ212各項性能基本優(yōu)于蘇聯(lián)的嘎斯69。
1966年10月18日,北京長安街兩側坐滿了150萬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(wèi)兵。中午時分,18輛嶄新的吉普越野車,每3輛一組排成品字緩緩而來,葉劍英、汪東興與毛澤東乘坐同一輛吉普位于車隊的最前面,身材魁梧的毛澤東身穿綠軍裝,右手高高舉起,向著馬路兩側的紅衛(wèi)兵招手,人群頓時沸騰了,“毛主席萬歲”的口號聲響徹云霄。這一次檢閱成為多少紅衛(wèi)兵終身難忘的記憶,也成為了北汽人最值得驕傲的事。因為這次毛澤東乘坐的吉普車,就是由他們試制的“北京吉普212”軍用越野車。從此,北汽定型并大批量開始生產(chǎn)北京吉普212。
在當時212越野車被叫作‘中吉普’,這種車只有縣以上級別和團級才能配備。在那時,212越野車有兩款,一款是4門5座;另一款是3門多座的,這兩款212的前臉及配置相同。在車的控制臺上除了方向盤以外基本很難看到其他的東西,就連轉(zhuǎn)向燈開關及雨刷開關都是采用老的不能再老的扳把開關,車燈開關也是如此,它分為兩個檔位,向外拉一檔是車小燈,拉二檔是大燈。
吉普212的前排座椅是不能調(diào)節(jié)的,車窗是推拉式的,特別要提的是該車后車窗非常小,只有差不多A4紙那么大,在倒車的時候基本用不上。另外該車的油箱有兩個,一只備用油箱在副駕駛員的座位下面;另一只在后備箱里。動力方面,在這款車發(fā)動機采用的是492發(fā)動機,最大功率64千瓦,最大扭矩173牛米。變速箱只有4個擋位,三個前進檔和一個倒車檔。
北京吉普年產(chǎn)輛為5000輛。在計劃經(jīng)濟時代,北京吉普全靠分配供應,在地方,北京吉普根本供不應求,于是各地通過購買“計劃外”的發(fā)動機變速箱等重要部件,手工敲打車身,自己制造“北京吉普”,此后一段時期,馬路上出現(xiàn)了各種“山寨”版本的北京吉普212。
北京吉普212系列能紅遍大江南北數(shù)十載與北汽開拓創(chuàng)新的精神不無關系,80年代,北汽與美國克萊斯勒合資生產(chǎn)“切諾基”越野車,北京吉普212已盡顯老態(tài),北汽在引進、消化、吸收“切諾基”先進技術的基礎上,對212不斷實施年度型改進與新技術的嫁接。僅僅幾年間,BJ-212一改過去的老面孔,先后演變?yōu)锽J-212L、BJ-2020N、BJ-2020S,三次大規(guī)模的年度改進極大地豐富了老產(chǎn)品的技術含量。
改進的地方包括了:國內(nèi)首次采用子午線輪胎;選用四速變速箱;車輛涂裝從無光漆發(fā)展到有光漆,直至部分選用金屬漆;漆色也不再是單色的“國防綠”,增添了白、紅、藍等多種漆色。正是這一系列改進,使“212”這個老產(chǎn)品煥發(fā)了青春。不僅軍方對其青睞有加,繼續(xù)列裝了北京吉普212,在民用品市場,也曾經(jīng)刮起過一陣強勁的越野之風。
發(fā)展到90年代,1992年廠家把212進行了改造。起了新的名字叫2020,在北京的兩家工廠生產(chǎn),后來北京吉普2020還經(jīng)過了城市獵人、狂潮等一系列換裝的衍生車型后,到了2008年北汽推出了“勇士”系列越野車以取代北京吉普212,并在09年國慶閱兵式上大放光彩。
● 伏爾加嘎斯24(1970-1992年)
印象指數(shù):★★★☆
記憶中的它:最早的“官車”/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
在新中國成立之后,我們接觸到最多的進口產(chǎn)品可能就是前蘇聯(lián)產(chǎn)品了。小到婦女身穿的“布拉吉”連衣裙,大到重工業(yè)和軍事產(chǎn)品。在這些前蘇聯(lián)造的產(chǎn)品中,伏爾加轎車無疑是最濃墨的一筆。由于伏爾加轎車的標志是昂首飛奔的鹿,因此,它在中國還有另一個名字:金鹿。在上世紀50-70年代,伏爾加在我國是名副其實的“官車”。它的乘客名單里包括周恩來、鄧小平和各大軍區(qū)司令。同時,伏爾加在中國一度成為衡量汽車性能的標桿。
伏爾加(Volga)作為俄羅斯高爾基汽車廠的一款著名汽車品牌,它不同于拉達國民車的形象。伏爾加曾經(jīng)被廣泛地用于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務車,在中國、東歐和朝鮮等國極為常見。配備一輛伏爾加汽車,在當時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標志。
伏爾加在國內(nèi)最常見的車型當屬嘎斯24。即便是改革開放后,我們?nèi)阅芤姷竭@個經(jīng)典的面孔。嘎斯24有著兩個圓圓的前大燈和修長的尾部。在當時高端的公務轎車領域,除了紅旗、老上海以外,嘎斯24成為最普遍應用的轎車,只有局級以上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。
在上個世紀60年代,由于第一代伏爾加車型-嘎斯21逐漸顯得有些落伍,于是伏爾加品牌的第二代產(chǎn)品嘎斯24問世。嘎斯24(GAZ-24)從1967年起進行了限量生產(chǎn),直到1970年后方開始大規(guī)模投產(chǎn)。
嘎斯24的發(fā)展基本可以分成3代,第一代車型在1970-1977年生產(chǎn);第二代車型在1977-1985年生產(chǎn);第三代車型在1982年-1992年生產(chǎn)。其中第一代車型主要是針對嘎斯21更換了鋼板彈簧、全新的點火裝置、拆除了引擎蓋上的后視鏡等;而第二代車型則換裝了全新的保險杠、伸縮式的安全帶、前霧燈及新的儀表臺,此外前排座椅也改成了獨立可調(diào)的座椅形式。
最值一提的還是第三代的嘎斯24,相比于前兩代車型它的變化要更加明顯,首先動力上由此前的ZMZ-24發(fā)動機(85馬力)升級成了ZMZ-402發(fā)動機,排量與老款一致為2.445L,不過新發(fā)動機引進了全新的化油器及冷卻系統(tǒng),使得其動力達到了98馬力,此外在外觀上,采用了全新的格柵、沒有了前門的三角窗、更大尺寸的輪轂及全新的門把手等,而內(nèi)飾上儀表臺及座椅上頭枕等也進行了全新設計。
伏爾加汽車其實早在50年代初就開始引進國內(nèi),一直到了80年代末才停止引進。而嘎斯24在誕生之初也正式開始出口到中國,并且在多國出口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,總出口數(shù)量達到了60萬臺。但到了80年代末由于技術落后和進口新車增多,嘎斯24已經(jīng)顯現(xiàn)出疲態(tài)頹勢,并于1992年正式停產(chǎn)。在中國它的地位也逐漸被桑塔納、皇冠、公爵王等車型取代。
江鈴新凱運寬體冷藏車整車參數(shù): 整車型號:JX5049XLCTGA26 底盤型號:JX1049TGA26 發(fā)動機功率:164馬力 駕駛室寬度:2060mm 底盤自重:2250kg 整車尺寸:5990*2270*3255 廂體尺寸:4020*2100*2100
程力汽車公司主要銷售:冷藏車、吸污車、環(huán)衛(wèi)垃圾車、吸糞車、道路清掃車、高空作業(yè)車 地址:湖北省·隨州市·南郊平原崗·程力汽車工業(yè)園 網(wǎng)站備案號:鄂ICP備18017768號-134
鄂公網(wǎng)安備 42130202001503號